海龟交易法则:即使公开所有的交易秘密,大多数人依然是爆仓的结局吗?

外汇资讯11个月前发布 admin
129 0 0

理查德·丹尼斯,海龟奇迹的缔造者,证明了用一套简单的系统和法则,可以使仅有很少或根本没有交易经验的人成为优秀的交易员。

当时,海龟们认为应对理查德·丹尼斯负责,商定在他们议定的10年保密协定于1993年终止后也不泄露这些法则。但是,有个别海龟在网站上出售海龟交易法则而谋取钱财。

两个原版海龟柯蒂斯·费思和阿瑟·马多克为了阻止个别海龟对知识产权的偷窃和出售海龟交易法则而赚钱的行为,决定在网站上将海龟交易法则免费公之于众。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海龟交易法则,即是由此所得。

1、历史测试的谎言

骗子和无赖潜伏在黑暗的角落里,等待着不设防的猎物。不要成为他们的盘中餐。

巨石阵(Stonehenge Plus)系统在短短5年之内就把5 000美元变成了100万美元。

Stonehenge Plus的发明者是斯图彭杜斯·马格尼菲克斯(Stupendus Magnificus),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位科学家,他所发现的方法可以把用来发射火星探测器的程序用在外汇交易上。

凭借90%以上的准确性,这个系统在10年之内没有一个月是赔钱的。它太过珍贵,所以我们只打算出售100套。仅用1 999美元就能得到你的那一套,现在就买,勿失良机。这是某系统兜售者的一则广告。

任何一个多少接触过交易行业的人都见过这样的广告,任何一个被纳入邮递名单的交易爱好者也都见过这样的广告。

但请买者们务必留心:有些假外行会利用不负责任的营销手段和不切实际的事后测试结果来兜售他们的最新发明。有很多兜售者其实很清楚,他们的系统永远也达不到他们所吹嘘的那种回报水平。

很多人还会故意调整测试方法,言过其实地美化他们的系统。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卖主都如此厚颜无耻。

有些人确实以为自己的系统是很灵的,只不过,他们要么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基本方法有缺陷,要么不理解历史测试的局限性或是用历史测试结果来预测未来的弊端所在。

当然,也有一些人很善于避开历史测试的缺陷。但遗憾的是,这类人少之又少,而且对一个缺乏经验的交易者来说,很难区分一个系统是不是用好的测试方法开发出来的。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交易者,也常常搞不懂他们的系统在实际交易中的表现为什么远不如历史模拟结果。

他们知道这个现象存在,也会想办法弥补这个问题,但他们并不明白问题的根源。实际上,历史测试结果和实际交易结果的差异主要是由四大因素造成的:

交易者效应:如果一种方法在近期赚了很多钱,那么其他交易者很可能会注意到它,开始用类似的方法模仿它,这很容易导致这种方法的效果不再像一开始那样好。

随机效应:历史测试的结果夸大了系统的内在优势也可能是纯随机性的现象。

最优化矛盾:选择特定参数的过程(比如选择25日移动均线而不是30日移动均线),可能降低事后测试的预测价值。

过度拟合:系统可能太过复杂,以至于失去了预测价值。由于它与历史数据的吻合度太高,市场行为的一个轻微变化就会造成效果的明显恶化。

海龟交易法则:即使公开所有的交易秘密,大多数人依然是爆仓的结局吗?

2、交易者效应

物理学中有一个叫作观察者效应(observer effect)的概念,它的意思是,衡量一种现象的行为有时候也会影响这种现象,观察者的观察行为反而打扰了他们的试验。

类似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交易世界中:交易行为本身有可能改变交易赖以成功的潜在市场状态。

我称之为交易者效应。任何一件不断重复的事情都有可能被市场参与者注意到。同样的,一种在近期表现得特别突出的策略也很有可能被诸多交易者注意到。

但是,如果太多的交易者都开始尝试着利用同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将不再像从前那样有效。让我们考虑一下突破策略。

如果你知道一个市场相对较小,但会有很多大交易者在突破位买入,你如何从他们身上赚钱?有没有类似印钞机的必胜策略?

你会抢在其他交易者之前买入,趁势把价格推高到一定程度,引发这些大交易者的买单。然后你会把你的头寸卖给他们,稳赚一笔。事实上,你是在操纵价格,利用其他买家。

假设你是一个黄金交易者。假如你知道ACME公司会在每份410.5美元的价位大举买入1 000份8月份黄金合约,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的买入量足够大,能把价格推高到这个限价点,你就可以在这个点清仓卖出。如果目前的价格离这个限价点还差得远,你手头的资金可能还不足以把市场推高到这个程度。

但如果现价已经接近这个点,比如说是每份408美元,那么几个买单就可以把价格推到足够高的程度,引发来自ACME公司的更多买单。

由于你的策略是首先买入,然后快速卖出,你可能会改变突破点本身的意义。

如果没有交易者效应,一次突破可能表明阻力位已经破除,市场向有利方向变动的可能性提高了。但如果加入新买单的影响,突破的意义会被改变,因为这些买单的目的只是将价格推高到突破点的程度。

举个例子。假设没有人愿意在每份408美元以上的价格买入,但有人愿意在每份409美元以上的价格卖出1 000份合约,这些卖单就会像一个天花板,能阻止价格突破每份409美元。

如果没有你的买单,市场不会上涨到每份410.50美元的高度,所以突破不会发生。因此,如果你对一个以突破法为基础的系统进行模拟,这里将不会存在突破,自然也没有交易发生。

现在设想一下,你在同样的情况下进入了市场,以每份409美元的均价把那1 000份合约照单全收了。现在,这个价位上已经没有卖者,所以你必须从要价每份411美元的卖者那里再买100份合约,把价格再推高一点。

这笔交易会引发ACME公司的买单,这时候,你可以在每份411美元的价位把那1 000份合约卖给ACME公司。尽管ACME公司自我感觉良好,真正大获成功的却是你。

最后要做的只是处理掉那剩下的100份合约。由于在近期的高价位上已经没有买家,你只能低价出售,回到每份407美元的价位卖出。

不考虑佣金成本,你在这100份合约上赔了4万美元(每盎司赔4美元,每份合约100盎司,一共100份合约),但你在那1 000份合约上赚了20万美元(每盎司赚2美元,每份合约100盎司,一共1 000份合约),这样总共就赚16万美元。这对一次历时几秒钟的操作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

ACME公司的那些寄希望于突破法优势的交易者们现在怎么样呢?他们手里有一个巨大的亏损头寸,而且进入这个头寸的原因与他们的历史检验的原理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就是交易者效应的后果。

这方面还有一个例子。几年前曾有一个系统因为多年来的优异表现而变得大受欢迎,有很多经纪人开始向他们的客户提供这个系统。

我曾一度听说已经有数亿美元开始追随这个系统。但就在它的影响力达到巅峰之后没多久,它的追随者们遭遇了一次旷日持久的衰落,而这样长和这样严重的衰落期在它20年的历史测试中从未出现过。

这个系统有一个容易被利用的软肋。按照它的法则,如果当日的收盘价超过了某个特定水平,那么就在次日早晨一开盘时买入或卖出。

由于其他交易者知道什么样的价位会引发这些买单或卖单,那么很简单,他们完全可以赶在当日收盘之前买入,然后在次日开盘之后马上卖出。

卖出价通常比买入价高得多,因为所有在一夜之间生成的买单都是在这个时候入市的,这是由系统的法则决定的。

3

更糟糕的是,系统发明者们所选择的市场组合还包括一些流动性较差的市场,比如木材和丙烷。

对这样的市场来说,相对较小的交易量就可以对市场造成不小的波动,但却有这么多的系统追随者涌入这些市场。我相信,这个系统之所以突然之间陷入史无前例的衰落,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预期性的买入行为一度毁掉了它的优势。

其他交易者没有那么笨。他们会利用他们所注意到的任何重复性的模式。正因为这样,开发你自己的系统要强于追随别人的系统。

如果你能开发出自己的系统,你的优势就不太容易被其他交易者毁掉,因为他们不会知道你什么时候买入或卖出。

在我们为里奇效力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入市交易。其他交易者知道,如果他们开始接到我们的大定单,那么这样的定单可能会持续上一段时间。

因此,场内交易者和经纪人时不时地会抢先行动,导致市场提前变动。由于我们用的是限价定单,他们这样做是有风险的(这也是我们使用限价定单的原因之一),因为在市场提前变动的情况下,我们的定单可能无法成交,所以我们会撤单。

有时候,当我想买入或卖出,但又知道市场很容易在交易者的预期作用下提前变动时,我会故意发出相反方向的假定单。

这样,假如市场真的闻风而动,我会撤掉最初的假定单,发出一个接近于市价甚至是比市价还要有利的限价真定单。举个例子,如果我想买入100份合约,我可能先放出一个假卖单。

假设这个假卖单要求在每份415美元的价位卖出100份合约,而市场现状是买入价410美元,卖出价412美元,那么我的假卖单的出现可能令市价变为买入价405美元,卖出价408美元。

这时候,我可以撤掉假卖单,发出限价410美元的真买单,这个买单很有可能在每份408美元或410美元成交,比我发出假定单之前的市场卖出价要低。

但这种方法用得不能太频繁,只要能让其他交易者猜不透我们在做什么就够了。在某些方面,这有点像扑克牌中的“虚张声势”技巧,也就是明明手中的牌很差但却故意下大注去迷惑对手。

你不能没完没了地虚张声势,不然你早晚会被识穿,到头来输得一塌糊涂。

但偶尔虚张声势一下是很有用的,因为这往往会让你的对手们摸不着头脑,反而在你拿着一手必胜好牌的时候冒险跟注,白白给你送上更多的筹码。而且,虚张声势本身也有可能出奇制胜,也会增大你的赢面。

就像是偶尔的虚张声势让牌桌上的对手们晕头转向一样,海龟们也会想办法稍稍迷惑一下那些试图猜透理查德·丹尼斯的人。

我们有的用小止损标准,有的用大止损标准,有的在突破发生时买入,有的在突破之后买入,还有的在突破之前买入。加在一起,我们放出了不少烟幕弹,可能对丹尼斯执行他的交易帮助不小。

请注意,交易者效应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不一定是某些交易者故意抢先行动的结果。

只要有太多的交易者不约而同地试图利用某种市场现象,这种现象的优势就会被毁掉,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有效,因为众多交易者的定单会削弱它的优势。这个问题在套利类交易中尤其普遍,因为这种交易的优势是相对较小的。

 

4、随机效应

大多数交易者都想不到纯随机性因素对他们的交易结果可能有多大的影响。在这一点上,一般投资者的认识甚至还不如一般的交易者。

包括退休基金和对冲基金的那些决策者在内,就连经验非常丰富的投资者通常也不知道这种效应能大到什么程度。事实上,单是随机性事件的影响就有可能造成交易结果的天壤之别。

假如把随机事件包含在内,一系列历史模拟检验的差异水平会高得惊人。本节将谈一谈与长期趋势跟踪策略有关的纯随机效应问题。

我在提到优势率这个概念的时候说过,我曾对一个随机性入市策略进行了模拟检验,这种策略仅根据电脑模拟的掷硬币结果来决定在开盘时做多还是做空。

当时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系统,采用以掷硬币结果为基础的进入策略和定时退出策略——在入市之后的若干天后退出,天数从20天到120天不等。

然后我对这个系统作了100次测试,所用数据就是我们在第十章中用于比较不同趋势跟踪策略的那些数据。

在这100次测试中,最好的一次获得了16.9%的年均回报,在10.5年的测试期内把100万美元变成了550万美元,但最差的一次测试却年均亏损20%。这说明,纯随机性事件可以导致巨大的差异。

如果我们加入一点优势因素,结果会怎么样?如果我们加入唐奇安趋势系统中的那种趋势过滤器,把这个系统变得类似于一个趋势跟踪系统,结果会怎么样?

这样一改,我们的入市决策还是随机性的,但前提是入市行动只能与大趋势的方向一致。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因为无论你观察哪些趋势跟踪基金的表现,你都会发现它们良莠不齐,差异极大。

如果某个基金表现得高人一筹,它的管理者当然会说这是卓越的交易策略和执行能力的结果。

实际上,超常的表现也可能源于随机效应,而不是什么卓越的策略。如果你考虑一下这样的随机效应在系统有优势的情况下还能有多大的影响,你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如果我们在这个完全随机性的系统中加入一个有正优势的趋势过滤器,那么100次测试的平均表现会显著改善。根据我的测试,平均回报率上升至32.46%,平均衰落幅度下降至43.74%。

但即使加入了过滤器,各次测试结果之间仍有相当大的差异。在100次随机测试中,最好的一次达到了53.3%的年均回报率和1.58的MAR比率,最大的衰落只有33.6%;但最差的一次只有17.5%的回报率,最大衰落却有62.7%之大。

运气或者说随机性因素对交易者和基金的表现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尽管那些交易精英们不愿意对他们的投资者们承认这一点。

历史表现在投资者眼中就是响当当的硬证据,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硬。比如,如果你投资于某个基金,你一般希望这个基金的未来表现仍可以像过去一样好。

问题是,历史表现的好坏也是有运气成分的。有的基金管理得确实很出色,但运气一般;有的基金管理得很一般,但运气很好。如果只盯着历史记录,你是分不清实力与运气的。随机效应太大、太普遍,所以你不可能得出确凿无疑的结论。

考虑一下上面所说的100次测试中的最佳结果。假如你的交易风格比较保守,比如说你的风险水平只有海龟们的25%,那么其中的一次测试将得出10年内25.7%的年均回报率和仅仅17.7%的最大衰落。

我们都知道,一个随机性入市的交易者在未来的表现不太可能达到这个水平,因为随机性策略是没有优势的。遗憾的是,对一个只相信历史记录的人来说,诸多交易者之中总有某些看起来技高一筹但实际上极为平庸的幸运儿。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