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中国国际贸易服务交易会期间,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就上述话题回应关切。
金融监管总局周亮:将绿色转型进展纳入日常的监管评价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保险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周亮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规则标准。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制度框架,形成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相匹配的金融政策安排;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定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标准,为金融机构全面衡量碳足迹,加强气候和环境风险的管理提供指导。
二是创新产品服务。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探索并购融资、气候债券、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进一步发展排污权、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业务,稳妥开展碳金融业务,提高碳定价的有效性和市场流动性;丰富绿色保险产品,探索差异化的保险费率机制,提升对绿色经济活动的风险保障能力。
三是强化风险管理。严把项目融资碳排放关,完善客户授信管理,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管理流程;协同推进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运用金融科技提升对气候和环境风险的管理能力;探索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评估高碳行业资产的风险敞口,针对性做好应对预案。
四是完善日常监管。落实绿色金融监管政策,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将绿色转型进展纳入日常的监管评价,加强对实施情况和相关风险的监测分析,确保银行保险机构安全稳健运行。
五是推进国际合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框架下,加强绿色金融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将“一带一路”作为实现绿色发展国际合作重要平台,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
中国证监会焦津洪:以健全的法治和强有力的监管执法提振投资者信心
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表示,提振投资者信心,从根本上讲要靠完善的法治、严格的监管执法、健全的投资者保护制度。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从五方面入手,以健全的法治和强有力的监管执法,提振投资信心,包括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各条线制度规则“立改废释”和体系优化,完善符合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证券执法体制机制,消除“口袋政策”,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等。
焦津洪认为,完善的法治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基础。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资本市场是规则导向的市场,良好的法治是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的关键。
“只有加快形成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才能让市场各方对市场的规则、市场的秩序充满信任,对未来发展具有稳定预期,才能放心投资。”他说。
严格的监管执法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举措。焦津洪强调,通过加强监管执法,推动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时清除市场里的“坏鸡蛋”和“害群之马”,有力维护市场秩序,让市场各方看清并认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市场活力才能显著提升。
他还表示,健全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保障。
“我国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超过2亿,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超过7亿,个人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抗风险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合法权益容易受到损害,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焦津洪说,只有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最大努力防止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即使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经济利益也能及时得到赔偿,违法违规行为也能被及时查处,投资者才能有信心。
焦津洪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以健全的法治和强有力的监管执法,提振投资者信心。
一是持续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他表示,证监会将推动修改公司法等法律,制订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等行政法规,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各条线制度规则“立改废释”和体系优化,使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为加强监管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是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全面推进监管转型,强化各条线的监管协同,构建高效协同的监管架构。完善符合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证券执法体制机制,强化“零容忍”执法震慑。健全部际联动、央地协作的工作机制,深化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增强监管执法合力。
三是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焦津洪说,证监会将持续完善监管“工具箱”,坚持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持续监管,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推进阳光监管,消除“口袋政策”,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提升监管透明度和一致性。
四是提升监管科技化水平。包括,加快监管科技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管信息集成度,开发并推广实用分析工具,促进业务和科技深度融合,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
五是不断强化投资者保护力度。他表示,证监会将坚持把“大投保”理念贯穿资本市场监管全链条、各方面,推动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常态化开展,统筹运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先行赔付、责令回购等制度措施,丰富持股行权、支持诉讼、示范判决等实践,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
中国人民银行金中夏:确保金融管理能力与金融开放水平相匹配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表示,下一步,在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形成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局面。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扩大市场准入,又要优化准入后的政策安排。
三是确保金融管理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金中夏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全球流动性收紧,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金融风险有所暴露,发达国家的一些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部分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发达经济体加息所产生的溢出影响。
“这些都再次提醒我们,扩大金融业开放,同时也要维护好金融安全与稳定,唯有在开放和稳定之间取得平衡,才能行稳致远。”金中夏说。
他表示,北京集聚了大量金融机构总部和丰富的金融人才,是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外资金融机构投资布局。中国人民银行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支持北京发展高质量的金融产业。
国家外汇管理局郑薇: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基础坚实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表示,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持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助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郑薇表示,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稳定性和韧性不断增强,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据初步统计,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为1468亿美元,处于历史同期的高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是1.7%,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货物贸易顺差保持较高水平,继续发挥稳定国际收支基本盘的作用。
“我国以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外贸主体活跃度明显增强。”郑薇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绿色产品出口动能充沛,支持我国经常账户保持合理的顺差规模。服务贸易项下,国内居民留学、旅游等跨境出行也在有序恢复,带动服务贸易收支规模有所增加;资本项目跨境资金流动趋稳向好,上半年境外资本呈现净流入态势,外资净买入境内股票和债券增多,其中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近790亿美元。
郑薇表示,随着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同时,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更加稳健,市场主体的理性程度持续提升,外汇市场稳健运行的基础依然坚实。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坚持守正创新、开放引领,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稳妥推进资本项目的高水平开放,进一步助力我国涉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海证券报